首页 >> 资讯 >

心学研读笔记(05):斗胆为儒家说点好话

2023-07-12 02:25:39 来源:哔哩哔哩

今天背记的读书笔记就留到明天再去整理吧,主要讲讲今日的一些心得。

起因是我发现现在很多人对主流三家的意见都有点大,好像一出了什么事,只要能与国内主流三家有关,就都会被评论区声讨,道家其实还好一点,儒家和佛家那基本是百分百集火对象。

对此,作为一名不求功名,起码态度还算纯净的儒家求道者,我抱着无妄之灾也终归有其缘由的态度,先自己反思了下自己所求道的儒家为什么口碑会变得这么差。


(资料图片)

首先可以肯定地的是,儒家的学问没有问题。至少儒家最初的道,也就是孔子这一脉是没什么问题的,而后续的程朱理学以及陆王心学,这个我现在还学习的不多,但就我学习过的里面,王阳明的心学也是没什么问题的,否则我也不会在这么多大道里选择这一条。所以吧,不敢说绝对没有问题,因为道可道非常道,记录下来的道终究有缺陷,但是,甭管是啥问题,我觉得都罪不至此,远没有网上说的那么恶劣就是了。

排除了书的问题,那人的问题呢?儒家教祖孔子有没有什么问题?这当然是有的,因为孔子本人再聪明,他的道再能经得起岁月冲刷,他的三观也不至于超前几千年,这是必然的,因为孔子是一定会着眼于当下的文人,否则,他不可能做到三不朽。而千年前古人的三观和现在是有很大不同的,从中找出点对现代人来说堪称糟粕的东西,轻轻松松。

综上,可以看出,孔子这人,有缺陷,所以是可以批评的。

但是吧,还是如上文所说,孔子有缺点,但真没网上说的那么恶劣,还有啊,就是要批判,麻烦找个合理的点去批评啊,我看网上有人拿“孔子要求镇压农民起义”为由批判这位老者,搞得好像跟孔子做错了似的,拜托啊,这明明没什么过错好不好!

《大学》开篇就有提到: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,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,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,欲修其身者……致知在格物……其本乱而末治者,否以,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。

这两段话什么意思,就是说想平天下,要先经过七个阶段,想治国,那也得先经过六个阶段,然后才能做到,万事万物皆有开端始末,轻重缓急,前面的路都没走好,就想着走好后面的路,这是不可能的。

《大学》的观念不说完全符合孔子所想,但可以肯定的是,它所写的就是儒家最初的本家思想,最正统的孔学,所以还是有资格代表孔子本人意愿的。那么,抱有上一段想法的孔子,他在看见农民起义时会怎么想?

我认为他会觉得非常不妥。为什么?七个阶段啊,起义的农民首领进行到第几步了?考虑到现实的残酷,恐怕其连第二步“致知”都没搞出什么名堂出来,就这还敢平天下?

当然,不排除有能够以战修身的天之骄子,或者像诸葛亮这种层次很高的隐士高人,但是这种人一个时代能找出来几个,而能够说服自己去起义的,只会更少更少,况且就算是真有本事,没亲眼见识过之前,孔子敢信?

再反观朝廷,别的不说,至少人家屹立这么久了,在管理民众上再不靠谱,也比什么都没当过的农民强,经验这东西不是空想出来的,所以这一点上朝廷再不济事,治理方面也完胜起义军。或许起义军会后来居上吧,但你敢赌吗?你敢拿自己的命作赌注吗?要知道战争从来不是好事,尤其是对本来就贫困脆弱的古代底层民众来说,一场天灾就得摧毁多少家庭,而这种规模的人祸,向来是不输天灾的。

综上所述,在这种利没见着,但百害却展现的清清楚楚的情况下,我相信绝大多数有良知的智者,以及头脑清醒的普通老百姓,都会反对这件事情,主张制止这种行为。

所以孔子主张镇压农民起义有错吗?没错,这就是那一时代的最优解。

再说说另一位我还算了解的圣人王阳明,其实对他的看法完全可以照搬前面对孔子的看法,甚至有意思的是,我同样看见有人也拿王阳明镇压农民起义说事,其实这个更离谱,但时间有限,我就不多讲了。

打字打到这里,这些天的见闻和这一番吐槽下来,不得不说,我心里面已经有些数了。

关于儒家为啥口碑会变差的缘故,不能说全部吧,但里面有一个很大因素,就是现在的民众,其实对儒家的了解很有限,而且,还偏见极重!(后面有空了我会写一篇对国学现状的看法,批判下现代教育,如果对下面我所说的有兴趣,可以之后去看看)

为什么我这么说?因为看的出来啊,评论区里面声讨的声音,不是就事论事细数儒生具体犯了啥过错的,就是直接否定儒家整个体系的,这类似于一个省的人仅靠着从网络评论区了解到的那点见识,临场发挥,直接批判起一个现实中压根没接触过的省的,各个市县的具体不足,或许在外地人看来还有模有样,但当地人还看不穿嘛?

具体的过错不应归咎于大道本身,除非是大道本身所造成的,否则,这天下就没有正确的道理。而直接否定儒家的所有大道,那更是荒谬,能算得上大学之道的哲学派系,哪一个是会随岁月流逝而被全盘否决的,隔壁基督我都觉得不可能,至于儒道,就更不可能了,至少在现在,还远没过时!

我说这么多,就是想告诉大家,现在大众对儒家的了解,真的不多。

其实不只是儒家啊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面,国学是最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,从古至今留下来的大道挺多的,这些都是很宝贵的精神财富,修身养性的可贵食粮。但是,又有多少人食用呢?

唉,实话实说,我觉得这是一种浪费,一种过错,而造成这一过错的,是现在的教育。不得不说,现在的教育啊,很有理学最黑暗时期的那一番风采了,太过于注重和服务于现实的功利,以至于忽视了自我的“精神”建设以及道德修养,而任何一门哲学,即便是唯物的,它也总得有“反思”,“自省”这些日常练习吧,这可都是很吃上述两者的配置的。

所以,不强化自己的内心,就很难理解和学习这些国学,以及国外的优良哲学,就别说这些大道了,连自身应有的思想境界都会受到严重影响。思想这东西,你总得想把,而现在的教育,它不断的强调现实的功利,引导人把时间放在现实,压缩内心的自我思考时间,以至于很多人就忽略了自我,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世界的一分子,这在唯心者看来绝对是恐怖的,这人已经完全把自己给抛弃了。

其实就是正常来看,这也不对啊,人还是要做自己的,别把自己完全陷进去,这就和沉迷于网络世界而忽略现实世界一样,这种脆弱的心智,一旦与社会脱节,失了他人的维持,就会出大问题的。

而且还有一点问题啊,也是和教育有关。

我在QQ哲学频道的闲聊大厅里看见过一句公告:“哲学频道的学术基本标准是“尊重知识,以求知,爱智慧的态度对待知识”。这是哲学频道的第一原则,也是学哲学的态度要求,这条规则适合所有哲学人。”

怎么说呢,凡有果,必有因,既然有道理,那这道理一定是有产生依据的,像儒家,虽然一句句文言文,大道真言,比如“明明德”,“致良知”,听起来都挺玄乎的吧,但其实都是圣人,贤人们用尽一生心血推导出来的,都是有留下依据的,只要认真去学习,就会发现其皆是言之有理的,甚至自己也能通过依据反推出大道真言,我曾经就用王阳明的四字诀,在无意间推导过出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这一道理。

而反观现在的道理,乍一听挺有道理的,实际一琢磨就会发现不对劲了,太对只使用结果而轻视了其推导过程。

打个比方,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”,相信很多人都了解这句话,但又有多少人曾听人说过,好好学习,学的是什么?天天向上,又要上哪去?

道理也是要有依据的,你给人讲这样那样的大道理,好歹也把为什么这么说讲清楚啊,只谈美好结果,不谈具体做法,这不就和现实里的画大饼一样吗?虽然这么说可能夸张了点,但确实是不妥的,这种风气要不得。

其实现在我们所熟知的这些道理啊,不知道有多少是国学中的真言们的子子孙孙,都是自国学中衍生出来的支脉。支脉和根本,哪个更有价值,这不用我多说吧,可惜啊,现在的教育不兴返本溯源了,可能也是受到功利浪潮的影响吧。

只是,口说无凭的大话,真的算是道理吗?为了方便使用而不断简化的哲理,真的有用吗?

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诚然,若我今日能去除旧染恶习以自新,那么就应该在此基础上,天天这么做,天天朝至善之境更近一步,这便是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。

成圣八条目,格物,致知,诚意,正心,修身,齐家,治国,平天下。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(平天下),都是从第一步“格物”开始的,因此格物,探究世间万事万物以积累知识,是非常重要的,所以我们要想成大事,必先好好格物,天天向着更上面的境界努力。

以上,是我尝试用大道推出小道的这两段话,受限于自身学识有限,算不上严谨,但是吧,和直接给我来句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”相比,我觉得还是这么给我讲,我会更有印象些,更信服一些。

而我先前所吐槽的拿着实例说儒道不对,其实感觉也是有受到这一影响的,现在的太多道理,人们只是知道这是个道理,可以用在哪,却忘了道理是怎么来的了,以至于用着5000年精神财富的外壳,却丢失了这一财富的内涵 ,甚至不知道这其实是老祖宗很久以前留下的东西,用着老祖宗的东西,却不知道这是老祖宗的东西,以至于儒家对现世价值观的影响力,被大家所轻视了。

好了,从十点写到两点,写了这么多写的眼花,就不多写了。

总结一下我的观点:儒家之所以会被贬的这么低,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教育出了问题。“功利”学问的极度兴盛,使得大众的思想受到禁锢,相对抬高了了解儒家的门槛,而对哲理,国学的不断简化,衍生出的新“道理”,又进一步稀释了其国学血统,拉开了与国学间的联系,算是又间接降低了儒家的存在感。

双管齐下,最终,也就形成了现在儒家,不,是整个中国哲学的势弱,对此我是深表可惜的,人,应该有自己的思想,所以,这些已经整理好的精神财富,不应该就这么白白浪费掉!

只是我能力有限,就像前面说的,这会儿连格物都还没做好,就不做干大事的白日梦了,只希望能继续遨游于儒家的心学大道之中,吸收这一大道所蕴含的精神财富,并借此不断塑造自己的本命之道,“新民”这种大事,留待将来。

标签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 ©  2015-2022 东北创投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9   联系邮箱:2913236@qq.com

返回顶部